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易地扶贫搬迁的“渠县模式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sxc三星
    2017-08-06 17:18:15   转载

      成排的新房,水、电、路等基础设施完善,活动广场、党群文化中心等配套设施齐全……盛夏之际,行走在渠县李馥乡灯塔村、渠南乡大山村、万寿乡灵感村等地,记者处处感受到的是,易地扶贫搬迁为这片土地带来的生机与活力。

     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,渠县坚持“两避开”“五靠近”科学规划选址,推行“两模式”“五机制”加快项目建设,突出“两覆盖”“五带动”搬后稳定增收,探索出易地扶贫搬迁的“渠县模式”,赢得全省、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先后在渠县召开。

      模式一:靠近业区 龙头企业带动增收

      “房子是现浇结构,根基挖得深,底部还铺有钢筋,没想到能住上这样的新房……”7月18日,李馥乡灯塔村贫困户戴中福说,从一年前的破屋子,搬到如今干净美丽的新村。

      由于贫困,今年已50多岁的戴中福还未成家,以前与87岁多病的老母亲居住在破旧的老屋。与戴中福一样无房居住、居住环境恶劣的贫困户,灯塔村共有22户77人。

      “既要挪穷窝,更要斩穷根,通过搬迁使贫困户脱贫。”李馥乡党委书记余小波说,规划立项时,全乡对搬迁群众的增收路径进行了针对性设计,集中安置点尽量靠近业区——李馥乡万隆锦绣花椒基地,增加贫困群众打工挣钱的机会。目前,第一批已有12户44人搬进新居。

      实际上,万隆锦绣是李馥乡引进的一家花椒种植加工“农”头企业,该企业在灯塔村5个社建成了1280亩的花椒基地,帮助贫困群众以土地租金、劳动力投入、返利等方式产生多重收益,每年可帮助务工贫困户增收2500元以上。

      此外,灯塔村还以“公司+业主+贫困户”的模式引进业主,建立了年出栏量600头的生猪养殖场,帮助20户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,以入股保底分红等方式,与业主建立利益链接机制,预计年可增收3000元。

      享受了低保兜底政策的戴中福说,他与母亲如今不仅住进了50平米的新房,在业区还有每天40元的临时务工收入,生活也越来越有了盼头!

      模式二:靠近园区 返乡创业引领增收

      走近渠南乡大山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,白墙黛瓦的川东民居风格,家家户户门前的微田园,错落有致的28栋新房,犹如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。

      贫困户李淑英的新房有75平米,屋里配备了床、沙发、茶几,电视网络、天然气等。她告诉记者,离这600米之外的老屋,由于地势低洼,每遇暴雨,便会被河水倒灌而淹……

      由于渠县地处渠江流域核心区,类似李淑英屡遭洪患的贫困户还有很多。为此,在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选址上,渠县坚持“两避开”——避开地灾隐患点、避开洪水淹没区,切实避免二次搬迁,因灾返贫。

      规划选址点远离老屋,干活种地不如以前方便,李淑英显得十分犹豫。对于李淑英的担心,渠南乡坚持集中安置点靠近园区的原则给出了答复,搬出来到万亩柑桔柠檬基地去“上班”。

      其实,紧邻大山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旁边,右有柑桔柠檬产业基地,左有两家大型农家乐,这些无疑为贫困户就近务工提供了机会。返乡创业的大山村亚博柠檬基地业主雷镇,常年聘请当地160余名贫困户在基地务工。一些贫困户除了务工,还以土地入股每年保低分红等方式,成了“双薪族”。

      现在,除李淑英因病在家疗养外,他的丈夫在亚博柠檬基地务工,女儿在邻近的农家乐上班,全家每月收入不下3000元。看着眼前的新家,李淑英笑着说,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易地扶贫搬迁让她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!

      模式三:靠近景区 农旅融合驱动增收

      “家就在景区,开的农家乐和小商品买卖,生意很不错!”说起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变化,曾是万寿乡灵感村贫困户的赵中安笑容满面。

      万寿乡灵感村,曾是一个不起眼的穷乡僻壤。2015年,因投资数亿“碧瑶庄园”落户灵感村,而让这里面貌焕然一新。灵感村第一书记廖洋说,为让贫困户受益于农旅产业带动,接受配套功能辐射,厚植发展优势,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选址在“碧瑶庄园”景区附近,让贫困群众靠山水美景吃上旅游饭、摘下穷帽子。

      “前几年,我们一家5口人,还挤住在几间破烂的土坯房里,生活恼火得很。”赵中安说,易地扶贫搬迁让他住进了白墙青瓦的新居,依托景区,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基金和产业扶持基金,他与其他30户贫困户开起了小商铺,办起了农家乐,好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,他家也于去年一举摘掉了“穷帽”。

      搬迁是手段,脱贫是根本。渠县县委书记苟小莉说,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,渠县坚持靠近园区、靠近景区、靠近城区、靠近社区、靠近业区,围绕“5+1”农业产业发展规划,让种养加销游产业覆盖130个贫困村,增收利益连接机制覆盖所有贫困户,突出“龙头企业带动”“返乡创业带动”“工商资本带动”“社会服务带动”“农旅融合带动”,实现搬后稳定增收。

      2016年,渠县圆满完成6621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。全县规模发展粮油9.4万亩、特色水果5.3万亩、蔬菜3.5万亩、花椒3.2万亩、核桃2.5万亩,特色水产养殖14家,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55个,生猪养殖家庭农场38家,搬迁贫困户从中持续获得土地流转、基地务工、资产入股、订单种植销售、乡村旅游经营等多项收人,确保了贫困户精准受益、稳定增收。( 杨东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